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7-03-22 17:46:28 来源:世纪恒程 阅读量:1085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大力推进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增强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创新型淮安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大力推进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增强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创新型淮安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创造
  
  1.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我市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高企业把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专业化专利、商标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和商标资源,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和实现市场价值有机结合。将知识产权创造拥有情况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科技奖励的重要指标和条件,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把知识产权的创造和拥有情况作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的重要内容。在全市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自主商标和名牌产品。
  
  2.积极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在全市深入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和小建议为内容的“五小”活动,组织开展优秀专利发明企业、优秀专利发明人、技术革新能手、“巾帼发明家”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发明创造热情,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学校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开展中小学生发明创新竞赛和青少年发明家评选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实践能力。
  
  3.推进地方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围绕加快培育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创造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主导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引导发展新能源、新医药二个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一批形成跨越式发展优势的核心知识产权,引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起点发展;围绕改造提升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四个传统产业,创造一批改进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后劲;实施农业新品种培育创新工程,加快农业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获取一批植物新品种权。加强工业品设计创新,创造一批消费者青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外观设计专利。推动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以核心专利为支撑、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商标。
  
  二、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完善促进知识产权转移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市科技项目资金的知识产权导向,对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对专利技术转化的扶持力度,市本级“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形成逐年增长的机制。各县(区)都要设立“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发明人创业的专利技术实施给予重点支持,促进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的专利技术产业化。
  
  2.促进企业商标应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应用商标的意识,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品牌连锁经营、专卖经营,建立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趋势的自主品牌销售模式,扩大自主商标的市场覆盖面。强化企业合资、合作中的自主商标导向,支持企业应用自主商标参与合资、合作,引导定牌加工企业逐步向使用自主商标转变。加强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商标培育,提高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商标的比重。推进产业集群商标和区域品牌集群建设,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农副产品商标,不断提高优良品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注册商标使用率。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知名展会对出口品牌进行重点宣传,加大对自主商标出口的扶持力度,提高自主商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3.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制品等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路特色版权产业,培育拥有自主版权、多元化投资以版权为主体的企业,逐步形成版权产业优势。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加强软件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完善制度,促进版权市场化,进一步完善版权质押。作品登记和转让合同备案制度,拓展版权利用方式,降低版权交易成本和风险。充分发挥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在版权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4.促进植物育种成果转化为新品种权。认真落实国家品种权利用政策,协调资源提供者、育种者和生产者之人间的利益关系,加强新品种推广应用和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形成有利于新品种推广的品种权益分享机制。围绕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形成促进品种权转化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加快地理标志规范体系建设和地理标志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特色农副产品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促进知识产权综合运用。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运用各类知识产权,加强专利、商标、版权以及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的协调运作。实施专利和商标双轮驱动战略,充分发挥专利技术支撑和商标市场价值作用,以加强专利保护推动技术创新,以培育知名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技术创新专利化,专利成果品牌化。
  
  三、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完善举报制度,简化举报程序,方便群众投诉。推行案件限期审结制、办案责任追究制,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推行行政执法阳光办案,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以及司法审判和执行能力建设,提高执法、司法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司法鉴定、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技术鉴定、技术调查、专家证人、专家顾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司法保护部门合作,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案件移送制度。建设全市执法协作信息平台。建立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一的知识产权法庭,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2.依法惩治和遏制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及侵权行为。加大刑事、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版、假冒、冒充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高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以及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和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涉嫌犯罪的移送刑事执法机关处理。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加大海关执法力度,提高海关查获侵权货物的能力,支持企业办理知识产权海关备案,有效利用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和执法系统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境,提高我市出口商品和企业的声誉。完善展会监管机制,加强对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监管。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发挥诉前禁令、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强制执行等措施在打击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以及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加大惩处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积极研究和完善网络域名、生物技术、地理标志产品、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殊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公开,公开办案程序、案件审理、处理结果。完善重大案件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案件投诉及处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人民检察院对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行政及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建立知识产权违法侵权企业档案,将故意侵权、反复侵权者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进知识产权“正版正货”服务承诺活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承诺销售正版正货,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机关与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社团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
  
  4.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机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建设专利分析数据库,制定专利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发布重点技术领域、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和商标保护报告,对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提出预警,及时控制和组织应对。建立健全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帮助市场主体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给予法律援助和经费补助。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及规则的研究,建立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协同运作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重点对中小企业和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给予援助。鼓励企业、行业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形成多元化的维权援助机制。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1.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加强各级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工作机制建设,有效发挥统筹规划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的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知识产权发展指数,加强对区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考核评价,促进区域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建立中介机构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等诚信管理制度,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2.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引导企业全面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加强服务外包企业在业务流程、网络传输以及人员变动等环节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制定外贸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促进外贸企业加强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引导和推动重点外贸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
  
  3.加强对经济科技及文化等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科技、文化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对各级政府投资或支持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技术改造等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审议,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对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重要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改制、合资以及技术出口等活动,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监督,避免知识产权流失和危害国家安全。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对重大科技研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和论证,以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服务,避免无效研究和侵权。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保障公众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活动中依法合理使用创新成果和信息的权利。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专利受理、审查机构和版权登记机构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构建集成专利、商标、版权、标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信息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金投资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开发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专业信息数据库,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技术引进、应对纠纷等提供服务。
  
  2.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知识产权代理、交易、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服务机构发展。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服务功能,培育服务品牌,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经营。规范知识产权服务执业行为,取缔非法代理,发挥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在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中的保障促进作用。引导和扶持企业知识产权联盟、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社团开展知识产权服务。
  
  3.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市场作用,开展面向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重点建设市、县联动、覆盖全市、面向国内外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推进知识产权交易信息集成和交易服务集成。加快资源整合,建设网上交易与现场交易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贸易市场,吸引国内外知识产权成果向我市转移。加强知识产权市场与金融市场、产权市场的衔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4.抓好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以县(区)、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实施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推进计划。支持各县(区)、开发区争创国家、省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县(区)和示范园区,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培育工程。推进试点示范区域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密集区、转化集聚区、管理与保护示范区。提升承接知识产权转移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实施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各级政府要保证知识产权工作必需经费,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投入,保障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市县、(区)设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具体承担战略实施组织工作,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及时研究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认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产业、区域、科技、贸易、人才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允许企事业单位将当年实际发生的知识产权经费全额计入管理费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技术交易合同经登记后可免征营业税和教育费附加。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业务中代收代缴的各类国家规费,在计算营业税基数时予以扣除。对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装备和产品以及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名牌、江苏名牌认定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予以优先采购。对关系国计民生与重大公益性专利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予以鼓励和支持。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市、县(区)财政设立专利申请专项补助资金,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专利申请费、实审费给予补贴。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配套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社会资金加大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知识产权服务的投入力度。


  3.建立奖励机制。对获得优秀专利奖项目单位、优秀专利发明人以及获得著名商标、江苏名牌、江苏质量奖的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大职务发明奖励力度,专利权所有单位对外转让专利权取得的税后收益,可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奖励发明人或设计人。自行实施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后可每年从税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外观设计专利实施后可每年从税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1%作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报酬。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将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纳入省、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或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的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以适应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需求。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分类培训。加快知识产权后备人才培养,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引进机制,将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引进纳入我市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吸引海内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
  
  5.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将知识产权宣传纳入五年普法、科普宣传计划,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教育,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推进面向企业、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九年八月三日


   报高新企业没有专利?报项目时间不够?担心专利项目申报不过关?7号网是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与服务云平台,专注项目申报、专利转让等,所有难题立刻帮您解决!


   (编辑:浅浅)


分享到:

看知产资讯,找知产服务,提升客户价值

扫描二维码立即关注

©2014-2018 七号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5024104号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山路3号奥特迅电力大厦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