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直播解析,课后深度答疑21问
时间:2021-02-20 09:00:00 来源:世纪恒程 阅读量:5368
此次直播活动中,国家平台的曹莉、恒程创新的丁志新两位专家老师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微信群的方式,为群友们解答了一系列课程相关问题,目前答疑语音已整理成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月3日,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下称“国家平台”)、深圳市恒程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恒程创新”)联合主办的“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全面解析”直播活动已圆满落幕。


此次直播活动中,国家平台的曹莉、恒程创新的丁志新两位专家老师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微信群的方式,为群友们解答了一系列课程相关问题,目前答疑语音已整理成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Q:1. 企业专利分级管理中如何理解什么是基础专利,核心专利,改进专利,外围专利,一般专利等等?





A:丁志新:按照专利分级管理的五级模型,结合技术研发的进展,通常一项新技术在概念期申请的早期专利可以称作基础专利,后续研发都是围绕基础专利的不断实验和验证最终选型形成技术方案的最优解,即核心专利。而未被选中的次优方案和继续改进的是改进专利。再次在后续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技术会形成外围专利。而一些企业出于公开换保护将不打算应用和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前公开,不一定是以授权为目的的是一般专利。

640.png






Q:2. 对于不是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利需要放在一起分级管理吗?如何操作?例如某企业的产品比较多,涉及的专利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性?


A:丁志新:如果不是一项技术的相关专利,需要判断是否是在同一技术应用领域或者同一产品上应用,如果是,则可以放在一处进行管理。如果一项技术的专利应用范围可以在多个产业应用,或多个产品上应用,那么分类时可以划分到多个类别上。先进行分组,然后在组内进行分级管理。






Q:3. 企业内应有谁来进行专利分级管理?如何审核和操作有没有一些参考?


A:丁志新:企业进行专利分级管理共同推动和分管肯定是知识产权部门,但具体到评审、审核等还需要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决策者,涉及商业价值方面可能还会组织财务和市场人员来分析。审核和操作是有规律和改进的。



Q:4. 专利分级管理对于企业提升专利质量,促进高价值专利运营有何意义?如何促进的?


A:丁志新:专利分级管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让专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推动和参与专利分级管理的相关人员掌握专利的评审和审核知识,共同把握专利的质量。在专利运营环节,也可以将高价值专利通过筛选挑选出相对价值高的专利,为后续运营过程做准备。






Q:5. 专利价值在专利分级管理中如何衡量?


A:丁志新:专利价值的分析维度通常是技术维度、法律维度和市场维度。由于市场维度在技术还未得到应用,也就是专利也还在申请阶段时,是无法准确衡量其商业价值的,所有在申请期重点考察专利的技术和法律维度即可。也就是本身的技术贡献,以及是否可以申请专利,未来的专利授权前景(可专利性)。


专利价值是需要结合专利授权后的文本当中记载和保护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专利稳定性。在结合专利保护的具体技术方案后续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通过直接运营专利能带回来的商业回报进行衡量。有些是专利的价值,有些是专利保护的技术在应用到产品上,在市场上创造的价值。专利的价值和技术价值有关联,但也还是有一些区别。



Q:6. 专利分级管理对于数量比较多的专利包如何操作,提升效率和发挥效果?建议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专利分级管理和盘点?



A:丁志新:无论是数量多与少,都可以采用专利分级的模型,首先对专利包进行完整的盘点,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拆分和重新打包专利。然后在新组合的专利包中再进行专利分级管理,精选出最终的专利分级结果。建议可以按照年度、季度、月度的定期专利管理工作。



Q:7. 专利分级管理的分析报告对企业有什么用途?比如单个专利的分析报告和一组数量较多的专利组合的整体报告?







A:丁志新:分级管理的分析报告可以用于企业定期盘点和了解专利的当前状态,对企业进行内部的商业决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单个专利分析报告或专利组合的报告都会对专利运营、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并购与投融资等商业决策提供重要辅助的作用。


曹莉:分级报告可以为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企业对于不同层级的专利,可采取重点维护、发起诉讼、进一步完善布局、放弃等不同策略。



Q:8. 国家平台的IP7+有哪些用户版本,是对于企业,高校和院所等创新主体吗?是否有对于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协会,服务机构律所等版本?


A:曹莉:版本分为高级版和基础版,高级版可以在大数据分级管理基础上,进行自主优化、分类管理和标签管理,基础版只能查看大数据分析结果,功能模块包括专利分级、深度点评、价值评估、统计分析、代理管理、创新管理和运营分析,也可以进行定制化开发



Q:9. 国家平台的IP7+是否有更多的用户个性化订制功能,比如由用户自定义导入一批专利?






A:曹莉:可以进行定制化开发,比如对于分类管理,可以根据客户目前的线下分类情况,如按产业、产品分类表单,生成分类目录,上传至系统。







Q:10. 专利价值的估值对于专利分级管理的意义?估值的可信性如何?如何评价系统估值的结果和参考意义?


A:曹莉:专利价值得估值是专利价值的显性化结果,可以直观地以经济价值进行分级,但对于未实施专利,需要在运营前进行相关分析,在IP7+系统中,我们结合专利质量评分,参考了历史运营数据,给出了当下的价值参考。


丁志新:专利价值的估值也是专利分级管理的评价维度之一,在以运营为目的的场景下,估值可以协助决策。由于专利价值评估的模式和方法也有很多模型和不同的变化,时间关系不再重复探讨。后续有机会介绍价值评估模型时可以在探讨。







Q:11. 评价专利等级的指标有哪些,对应技术先进程度、对应产品市场认可程度、专利本身质量等算是评价指标吗?除开这些还有哪些?权重如何设计?评价过程中如何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所谓的专利等级和国知局之前发布的专利价值评估中的专利价值为一个意思?


A:曹莉:专利评价指标有法律、技术、经济、市场、战略五大维度,共40多项三级指标,其中包括技术先进程度、市场认可情况,专利本身情况主要也是分解到以上五个维度及详细指标。权重设计是根据具体指标对专利价值的影响程度有相应的考量。目前评价体系中是可量化的指标,不涉及主观因素。







Q:12. 请评价一下华享提出的产业法专利估值模型,这跟今天讲的专利分级管理有哪些指标差异,专利分析分类工作中有哪些公认的参数指标或评价原则?


A:丁志新:华享的产业专利估值模式,我没有详细研究和具体对比,从名称来看产业法专利估值模型,应是基于某个地区内某产业的专利池进行整体评估,进行评估的专利数量应比较庞大,涉及到产业内多项技术和产业上中下游各创新主体,对于产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有指导借鉴意义。


今天第一部分介绍的更多的是单个创新主体的内部管理层面和运营层面的专利分级管理。对于产业和区域的专利分级管理,由于需要分级分类的专利数量众多,也就更偏向宏观的分析。一些定量的指标容易统计获取,如授权量、申请公开量、产业内分布的技术对应专利分布,关键技术的相关专利数量与布局状况等,但由于定量统计的局限性,对于价值的评估,还需要结合产业的整体产值贡献,与技术价值相结合。可以按照技术对整体的全产业内的专利池进行拆分,形成各分支技术的专利池,进而进行逐个分析。


也就是先做完产业专利池的整体盘点,分组筛选和归类,进而按照不同技术的专利池再进行专利分级管理。对每个技术的专利池的价值估值结果与该技术的价值进行关联、对比、分析。



Q:13. IP7+是否会涉及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部分管理的功能呢?如果涉及,会有哪些呢?


A:曹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自上而下,从战略层面到具体实施,覆盖知识产权管理全流程的体系,比较全面, 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是对存量专利进行管理,是对创新成果及其运营的管理,其可以反过来促进创造和保护,以终为始,形成高价值专利培育的良性循环。





Q:14. 担心IP7+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专利群体,而非中小型企业。请问针对知识产权储备级不同的企业,IP7+如何做到满足不同企业的客户需求呢?例如初创企业需要的是专利挖掘与布局,中型企业需要的专利保护与应用,大型企业则需要的是专利许可与甄选专利质量等问题,IP7+是如何辅助解决这些问题呢?




A:曹莉:中小企业现行的评价体系一般比较简单,比如定性的评价体系,可以IP7+的定量评价结果作为基础,专家介入综合评估,以进一步完善专利布局;对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因为存量专利相对较多,定性评价工作量太大,可以首先通过IP7+进行初步分级,然后再自主优化,对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专利布局薄弱点进行补强保护,对于主营业务相关的高价值专利重点维护,对于未实施有运营潜力专利则可以根据IP7+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推介。







Q:15. 专利分级管理对企业的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什么意义及指导作用,战略定位是怎么样的。


A:丁志新:专利分级管理对创新活动可以强化知识产权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对创新的成果形成的专利和专利组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专利分级管理是具体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手段,需要企业结合内部和外部的专家的能力,协同提升企业内专利质量,提高专利价值的运营能力。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制订、持续推进和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如群里一位朋友提到,在企业进行专利管理工作,都会导入专利分级管理的理念,让企业内部和外部专家更多的参与到专利管理工作中,那么有了负责和协助的人员,就还需要掌握具体分级管理的方法,具体举例如质量评审、风险评议和价值评价评估的具体方法。由于参与评审的专家身份不同,企业内自评、代理机构质检、审查员审查、运营机构价值评估,都是不同的维度来进行评审,共同提升专利的质量。其中有些方法和指标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有些是在该环节下评审的重点,而其他环节需要交给不同的人员进行多维度的评审。


我本人曾在企业、代理机构、审协、运营机构都有工作的经历,也与以上各类型专家探讨过如何评审评议专利质量,评估评价专利价值。欢迎大家继续交流,合作。


企业提升专利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专利分级管理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其中负责专利分级管理的必要经费和人员必不可少,而有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和软件工具能提升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Q:16. 广东专利代理协会发布的分级制设计与今天的分享有什么关系?B,BB,A,AA四级高质量专利。


A:丁志新:有些区别,刚发的这个专利分级是针对专利代理机构对专利撰写的分级。


我下午分享的主要是企业或者高校院所在内部如何分级管理,以及在专利运营过程中应用专利分级管理的方式筛选出高价值专利。分级管理可以在很多场合应用,在专利领域不同的场景和管理者都应运用,提升专利质量和资源管理的效率。







Q:17. 请问专人评审是需要请专家来企业进行专门分析与评估吗?不是IP7+通过模型判定的吗?


A:丁志新:企业内进行专利分级管理,或准备运营专利组合前,进行专利分级管理工作需要专家和工具进行结合。所有的分析可以采用表格和评价模型来分析和评估,也可以采用不同软件来完成。IP7+和Excel表格都是软件工具,不可能完全替代专家的重要作用。专利分析尤其是价值评估,涉及到定量、定性和拟定量分析,对单个专利更多的是定性和拟定量分析,对具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组合甚至是数量庞大的产业专利池,就需要借用软件供给辅助完成其中的统计计算,帮助专家进行分析和评估。IP7+可以看作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价值评估系统,如同一个AI专利价值评估师。这位AI评估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功能,优化模型和算法。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使用系统的用户个性化需求。







Q:18. 咱们的专利分级管理模型,针对存量专利是否咱公司或客户已经有应用该模型,进而产生技术交易的案例,以及这套模型是否有相关国标行标等背书,准确性、有效性如何,是否能较好指导实际知产服务工作?


A:曹莉:有应用,已经有高校、企业用户在使用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系统也为多项课题研究、产业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高价值专利培育相关项目或活动进行高价值专利筛选,为地方产业园推介高价值专利项目。


专利分级模型是我们长期研究的成果,团队在国内外高价值专利筛选相关体系、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价值评估理论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该模型重点参考了2019年发布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和评价标准》、马天旗主编的《高价值专利筛选》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评估》等成果,通过计算机可提取的指标构建模型,并对模型评分和估值结果利用行业内公认的高价值专利进行了验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





Q:19. 非常感谢老师给予非常全面和专业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全方位多层级的授课,请问在使用IP7+时人为参与度有多少,尤其是专家指导参与度有多少?IP7+作为系统软件又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呢?企业在使用IP7+时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获得相关数据与分析报告呢?还是通过IP7+在线与专家进行提问交流呢?




A:曹莉:使用IP7+时,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可以仅以大数据评分结果为依据,也可以结合用户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自主优化,这部分需要企业的专家参与,涉及企业的技术专家、法律专家、市场专家、决策者等角色。


IP7+是从大数据角度,对目标专利在全量数据范围内的价值情况进行了定位,其结果是一个相对评分和估值,为分级管理作参考,同时,系统可以对目标专利进行运营分析,为其运营提供潜在需求方参考。


企业在使用系统时,可以导出数据表单和单件专利的分析报告,目前还不支持在线互动交流,有问题可随时致电010-80759615。







Q:20. 授权专利和未授权专利评分标准的差异在哪?两种类型的专利数据是混在一起分级管理的吗?对于未授权专利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分级管理要如何进行(授权的保护范围通常会发生变化)?


A:丁志新:授权专利以及经过了审查相对比申请中未授权的专利,专利稳定性要高,如果是已经失效的专利,专利稳定性和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已经法律层面的评价意义。所以从专利的法律维度,尤其是专利的稳定性、法律状态、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等是评价专利的关键因素。


我个人建议是尽量将授权专利和未授权专利分开,对于已授权专利可以来考虑专利价值的评估,对于申请中尚未授权的专利要考虑授权前景和保护范围的变化,等授权后在进行价值评估。对于已经失效的专利,就不用再评价专利的价值了。需要指出的是,失效专利的价值如果是零,但并不表示失效专利记载的技术价值也变成了零。专利和技术需要区分开。







Q:21. 专利价值在专利分级管理中如何衡量?尤其是对于拟申请专利的技术提案,如何评定其专利价值,其专利价值在专利分级管理中的比重又占多少?


A:丁志新:前面提到由于在申请阶段,对于专利的价值是不好衡量的,那么如果必须衡量,那么就不要过多的在申请阶段考虑具体价值的计算,即使计算出来也参考意义不大。那么对于拟申请专利的技术提案,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要进行专利保护,还是用技术秘密保护;什么时机去申请和保护?申请多少个专利进行保护?申请的那些专利是核心和基础专利,那些是改进、外围和一般专利。我的课件里提到深圳的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缩写HW),在申请阶段的专利评价表是完全不评价专利价值的。建议到运营阶段,再考虑专利价值的问题。


那么我个人的建议是专利价值的权重在申请阶段,可以不考虑或者占比比较低。在运营阶段做为重要的比重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参考依据。专利的价值必须是在授权后才能形成,在失效后归零。而技术的价值,从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一直存在。专利价值和技术的价值同样需要需要区分开。


对于开展和应用专利分级管理的一些建议:


  • 对专利的分级管理予以足够重视,善用分级管理的方法。

  • 重视分级管理的流程和质量监控,需要参与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 选用合适的软件工具。

  • 定期开展,或按照项目分析的需要进行开展。

  • 尤其应注意专利组合的作用,把核心专利和技术秘密“藏”起来。






总结:感谢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华智众创(北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棒的专利管理平台——《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希望大家可以持续关注,同时登录登陆www.ip7s.cn进行试用和选购。关于账号试用选购等问题,可致电丁先生13316169156进行咨询。







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


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下称“国家平台”)、华智众创(北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信聚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是国家平台IP7+知识产权管理生态的核心与基础,是国家平台发挥促运营职责的加速器。


系统以“专分级、精管理、促运营”为三大核心功能模块,充分挖掘并利用国家平台权威全生命周期专利大数据、运营数据、引证数据,从经济指标、法律基础、市场定位、战略目标以及技术基础等五大维度四十余项指标,对专利资产进行分级分类和运营评价,助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资产盘点和高价值专利运营,并以终为始,促高价值专利创造。


自2020年4月26日系统首次发布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服务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多家大型企业,另有试用用户100余家。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作为该系统的广东省总代理,将协助提升专利质量,提高专利价值为己任,为政府、产业行业、企业、高校院所、运营机构等各类型客户提供专业和优质的服务。




分享到:

看知产资讯,找知产服务,提升客户价值

扫描二维码立即关注

©2014-2018 七号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5024104号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山路3号奥特迅电力大厦二楼